跳转至

培养方案

培养方案涵盖了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、毕业学分、学制、学位、主干课程、修读课程等众多重要信息,是学生专业分流时进行选择的重要参考,也是相关专业学生选课的重要依据。

培养方案在开学初会以PDF文件形式发送给学生, 学生亦可在浙大钉APP、浙江大学现代教务管理系统、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办公网等网站上自行搜索查阅。目前,浙大钉APP及教务系统已更新2023级培养方案,下文示例参考2024级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方案。

竺可桢学院中混合班、人文社科实验班、医学实验班(八年制)也就是巴德年班的培养方案为个性化培养方案,由于实际实施中是一人一策,这里不展开介绍,相关同学可向竺可桢学院教学科或学长组了解。

导引信息

目标与要求

浙江大学对于每一专业均会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,如后页图所示。该目标和要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参考,但并非硬性指标。

Alt text

主干课程、毕业学分、学制学位

Alt text

Alt text

专业核心课程

专业主干课程是该专业最核心、最重要、最关键,但也往往是内容最多、难度最大的课程,同时也是每一位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。

专业核心实践

专业核心实践同专业主干课程类似,不过主要以实践为主。

全英文课程

课如其名,是全英文讲解的课程。

推荐学制

即在正常情况下(不提前亦不延期毕业),该本科专业应当修读的年限。绝大部分专业为4年,医学院部分专业、建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为5年。本科阶段学制最多可延长2年。

最低毕业学分(参考上图)

即在满足各项课程修读要求前提下,毕业需要修读的最低学分数。其中:

  • 158学分:第一课堂所有课程,包括正常理论和实践课程等需要修读的学分;
  • +8学分:第二课堂(+4)、第三课堂(+2)和第四课堂(+2)学分,可通过参加相关活动进行申请和认定,见四课融通

授予学位

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均为“学士”,依据学科不同,分为: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历史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医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、建筑学。

学科专业类别与支撑学科

该专业所属的学科类别和对应的一级学科。

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

课程类别

依据课程内容不同,可划分为通识类课程、专业基础课、专业课程、个性修读课程、其他必修环节和第二、三、四课堂等。依据课程修读要求不同,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,在培养方案中设置若干级标题进行分类,每级标题右侧都有该标题下涵盖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。

课程信息

  1. 课程号:即课程的代码,是该门课程的“身份标记”; 部分课程可能中途遇上课程改革,课程号有变更,在选课系统(见“第五篇:选课系统”)中课程名称一致,但课程号不同,请小心注意。
  2. 课程名称:无需解释;
  3. 学分:前文已述;
  4. 周学时:即“课时”,其中4.0-2.0表示每周理论课课时为4课时,实践课课时为2课时;
  5. 建议学年学期:即建议该专业学生在某学年某学期修读该课程,最好按照培养方案中建议学年学期来进行课程的修读,否则可能出现较多问题,如部分专业课需要预先修读其他课程,未修读可能导致课程进展困难。

2024年春季开始课程号由统一编码代替,其规则如下:

前2-4个字节为英文字母,代表开课学院。之后四个数字,第一个数字代表课程层次,0为通识选修和体育课,1-5为本科建议修读年份,6为硕士,7为博士,9为硕博通用课。后三个为课程顺序号。之后一个英文字母代表课程类别。最后有两个非必选项,英文字母为特殊标记,数字则为更新标记。

例:

  • 微积分(甲)I课程号为MATH1135G。MATH代表数学学院,第一个“1”代表建议第一学年修读,135为顺序号,G代表通识课。
  • 泛函分析(甲)课程号为MATH3182MZ。3代表第三学年修读,M代表专业课,Z代表荣誉课程。
  • 大学化学实验(O)课程号为CHEM1007F。CHEM为化学系,F代表实验课。

通识类课程

通识类课程通常分为三类:

  • 第一类为几乎所有大学生均必须修读的固定课程,如思政类、军体类、外语类;
  • 第二类为该专业涉及的底层基础学科课程,如计算机类、自然科学通识类;
  • 第三类为学生需要自主选择修读的非专业性课程,主要为通识选修课。

大部分通识课程将在大一学年修读完成,少部分留待大二、大三学年修读。

思政类课程

除港澳台生和留学生外,其余学生必须修读思政类课程,港澳台生及留学生需要用其他课程来置换该部分学分。思政类课程往往会直接预置(见“第五篇:选课系统”),包括:

  1. 形势与政策I、II(形策);
  2. 思想道德与法治(思修,几年前名称为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基础”);
  3.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(史纲);
  4.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(马原);
  5.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(毛概);
  6.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(习概);
  7. 四史系列课程:包括中国改革开放史、新中国史、中国共产党历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,四选一修读。

军体类课程

包括军事类和体育类课程:

  1. 军训:见军训
  2. 军事理论:与军事相关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国防安全教育,通常会预置;
  3. 体育课:2023级学生须修读6学期体育课(体育I~体育VI),自主选课;
  4. 体测与锻炼:各学年体质健康测试达标后可获得学分;

外语类

外语课程

外语课程以选课界面中提供的为准,学生可自主选择修读,完成6学分即可。大一新生将预置大学英语III或大学英语IV(简称大英三或大英四)。修读完大英三后可继续修读大英四,如果先修读的是大英四,修读完大英四后可以修读大英三。此外,也可以选择小语种课程。

外语类课程往往抢课困难,请谨慎退课。此外,涉及校区搬迁,尤其是需要搬迁至舟山校区的海洋学院学生,建议在大一、大二两学年内修满外语学分,否则跨校区修读极为不便。

英语水平测试

简称“水测”。学生从大二学年开始可申请“英语水平测试”(高三学年修读外语为小语种的学生可申请小语种水平测试),测试包括听力、阅读、写作、口语等模块,达标后可获得1学分认定学分(两级制,不计绩点),达成以下任一条件可申请免测直接获得学分:

  • 托福95分及以上;
  • 雅思7分及以上;
  • 六级各分项均合格,笔试550分及以上,口试B及以上(笔试、口试无需同次)

计算机类

与计算机及编程相关的课程,如C语言程序设计(简称C小程)、程序设计专题(简称C大程)等,几乎每个专业都会有,但课程类别与要求不同。

2023级开始,C小程C大程合为一门4学分课程:C程序设计基础和实验。

同时新增“人工智能基础(A)”与“人工智能基础(B)”,A主要面向理工农医(非信息专业)学生开设,B则面向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开设,讲解人工智能模型算法及其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。

自然科学通识类

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课程,即“数理化生”等基础课及其配套实验课,如微积分、大学物理、有机化学等,各专业要求不同,但对大多数学生均十分重要,内容多、难度大。部分课程分若干学期开课,课程名称将按I、II、III进行标号。部分课程设置不同难度梯度,甲>乙>丙。

通识选修课程

Alt text

学生可自主选择修读,要求至少修读10.5学分,且溢出学分中最多2学分可作为个性课程学分(见后文)。 关于上图中“1)”的表述,通识核心课程在“课程类别”有标识。关于上图中“3)”的表述,指修读“两门”而非“两类各一门”,因此学生可在规定的同一类别中(如中华传统)选择两门课程修读。

专业基础课

专业基础课程是与该专业领域相关的重要课程,通常含有部分专业主干课程。相较于自然科学通识类课程,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联系更加紧密,已经接触到涉及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。但与专业课程相比,专业基础课涉及面较广,是各具体专业方向的基础。

专业课程

专业必修课程

专业必修课则是学习专业的具体的、重要的知识的课程,相对专业基础课更为的具体与深入。

专业选修课程/专业方向课程

专业选修课则是在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上,针对专业的不同方向进行开课,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选择或兴趣选择对应方向的课程学习。

实践教学环节

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开设在小学期(夏学期以后)。在选课时,小学期课程在其之前的夏学期进行选课,而学分和绩点计入其后的秋冬学期。

毕业论文(设计)

顾名思义,为毕业论文(设计)开设的课程,不过仅供选课获得对应学分,具体安排由学院决定。

个性修读课程

按照修读的课程属性,个性修读课程可分为:本专业进阶模块、跨专业学习模块与学生自主修读模块。可自主选择其中一种修读。

本专业进阶模块

专业进阶模块中的课程一般为专业的进阶课程,可供学生进一步深入本专业的知识,有些课程也会涉及本专业的前沿领域。

跨专业学习模块

跨专业学习模块则允许学生修读其他专业的微辅修项目,修读完成可以获得微辅修证书。不足的学分可用专业课程学分替代,但此时无法获得辅修证书。

学生自主修读模块

自主修读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规划、职业规划,自主选择修读感兴趣的课程。

其中,“通识选修类课程”最多只能溢出2学分作为个性学分。若本人专业课(如专业选修课)存在学分溢出的情况,亦可作为个性学分,且“溢出”学分是可以拆分的。如:一门5学分专业选修课,若有溢出,可将2学分作为专业选修课学分,3学分作为个性学分。同时,至少要求修读一门不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。

其他必修环节

创新创业类

与创新创业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相关的课程,按照培养方案要求进行修读即可。

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比较难选上。

心理类课程

24级开始,所有学生需要修读2学分心理健康类课程,按培养方案修读即可。

美育类、劳育类课程

对学生审美与劳动能力的训练,按照培养方案正常修读即可。

以上均为认定型学分,即若修读的某一门课程满足上述的课程要求,则除获得该课程原本的学分以外,自动认定获得上述类型课程的学分(该学分不计绩点,原课程学分计绩点)。

二三四课堂

已在“基本概念”提及。

培养方案修读指导性计划

学院按培养方案提供的指导性计划,比较清楚的列出了需要修读的课程以及对应的修读时间,可以参考进行选课以及参加对应的活动。但注意其中并没有包含通识课、创新创业课等的计划,需要自行安排。

辅修

培养方案中含有“辅修培养方案”的专业将开设辅修课程,若无则代表该专业不开设辅修课。按照辅修深入程度的不同,可分为微辅修、辅修专业、辅修学位三类,完成辅修后可获得对应辅修证书。